本文轉載自《趙福全論汽車產業》第四卷。因原文篇幅較長,本文分上中下三篇轉載,此文為中篇。
【編者按】
本文全面梳理總結了趙福全教授關于新時期汽車學科改革與升級的深度思考和系統論述,其中不乏很多切中要害、言簡意賅的精辟觀點。趙教授指出:本輪社會及產業變革將帶來以數據為生產資料的新生產力,而汽車學科改革的意義應站在建立新型生產關系以適應新生產力發展需求的戰略高度來加以認識。汽車產業重構將催生出“新汽車”,這一全新物種涵蓋的新知識體系及其提出的新能力需求,是汽車學科改革的方向所在。
為此,汽車學科應重點培養學生形成持續自主學習的能力、結構性思維的能力、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強大的創造力,尤其要在思維方式和視野格局上成為合格的新復合型人才,可以將汽車與其他專業的知識有效打通、融合應用,而不是簡單地成為知識上的“萬金油”。在此基礎上,趙教授還提出了由“汽車+X”到“技術+α”再到“汽車工程師+”的汽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新汽車+新X”以及“X1+X2”的汽車學科新知識體系構建準則,以及“兩調研、一研討”的課程體系設計方法論。全文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不僅論證了汽車學科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且描繪了實施汽車學科改革的具體路徑圖。因原文篇幅較長,我們將分三篇推送,此為中篇。
三、汽車學科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如前所述,汽車產業重構產生了全新的汽車人才培養需求,然而當前高等院校車輛工程學科的歸屬以及課程設置,都難以滿足快速變革的汽車產業對新型人才的戰略需求,汽車學科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
1.汽車學科改革的價值與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一直以來汽車產業都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工業基礎、國民經濟乃至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而新時期的產業重構更使汽車產業的戰略價值遠超從前。無論是經濟增長、就業吸納以及生產生活保障,還是制造強國、交通強國、科技強國的建設,又或是能源轉型、數字中國、國防安全的支撐,汽車產業作為載體、龍頭和抓手,與這些戰略目標都緊密相關。
正因如此,通過學科升級實現汽車學科的徹底改革,提高汽車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終為汽車及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是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千秋大計,具有重大價值和深遠意義。
從國際對比的角度來看,當前國外大學的汽車學科基本上都采用多學科交叉的載體型人才培養方案。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課程設計的自由度較大,培養方案的調整較為容易;二是必修課的數量相對較少,且硬性限制少,給學生選擇的“留白”很大;三是基于產業最新變化,很多國外大學早已開始強化跨學科交叉融合的調整,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方向上積極擁抱新能源以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四是將汽車視為一個載體型的大平臺,匯聚相關專業的資源為其服務,以充分發揮大平臺的創新引領作用。
相比之下,國內高校遵循的是學科屬性和等級定位下的人才培養方案,這種模式雖然有專業度高、分工細化的優點,但也受到學科邊界的約束,不利于綜合性、系統性、融合性的人才培養以及跨學科、跨領域的科技創新,這個缺點在萬物互聯的背景下變得愈發突出,已成為新型人才培養和跨界協同創新的障礙。
就車輛工程學科而言,其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相關教師人才的引進受到二級學科既定范疇的嚴重掣肘,難以及時、足量、寬范圍地導入汽車生態延展所涉及到的諸多領域知識,其結果是無法有效補足當前汽車產業亟需的新型人才缺口。這也直接導致了汽車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下降,甚至出現過部分車企只招收信息通信等專業畢業生的尷尬局面。
究其原因,并不是信息通信專業的學生更適合車企的需求,而是車輛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受到數字化領域相關的培養和訓練,車企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而這些信息通信專業的學生入職后,企業又不得不進行車輛領域相關知識體系的培訓。這種情況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對于新型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競爭力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綜上可見,汽車學科改革及升級異常緊迫。短期來看,汽車企業新型人才的缺口將越來越大,只靠企業自己的內部培訓和轉換遠不能滿足需要;長期來看,新型人才的能力需求是產業發展大勢,在這方面能力培養的缺失或不足將使中國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受到影響,甚至可能使我們錯失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歷史機遇,畢竟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像汽車這樣戰略價值重大的生態型大產業,如果不能抓住時機轉型升級,就會危及國家經濟與科技的整體競爭力。換言之,我們必須站在民族長遠發展的高度,看待此次汽車學科改革與升級對人才培育的深遠影響。
2.汽車學科改革的內在邏輯與理想方案
在萬物互聯的前景下,汽車產業正從“以硬件為主”向“以軟件為主、軟硬融合”的方向發展,并隨之帶來知識體系、能力圖譜和思維方式的重大改變。
為了培養出更能適應這種改變的汽車人才,滿足產業和社會的人才需求,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汽車領域的學術研究,推動汽車科技事業的進步,汽車學科無疑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度改革:在知識層面,需要變“硬件主導”為“軟硬兼備”,硬軟兩類知識既要有所側重,更要有效平衡;在教育層面,則不限于知識體系,還需要全方位改變相關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培養方法,使之與產業轉型乃至社會發展相匹配。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時期汽車學科改革可謂勢在必行。
目前汽車學科所屬的車輛工程是隸屬于機械工程之下的二級學科,這導致要實施上述學科改革面臨種種束縛,這也是汽車學科改革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
其一,現在車輛工程以機械硬件內容為主,未來必須更多地融入電子電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以及交通、能源等新內容,而機械工程一級學科要求必須以機械大類課程為主,這就從源頭上限制了車輛工程作為二級學科的改革空間。
其二,盡管車輛工程可以面向新領域增加更多不同方向的選修課,但是由于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機械大類必修課過多的情況下,實際上可供學生選擇其他課程的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即給學生的“留白”太少,無法真正改變其知識體系。
其三,新時期汽車產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車輛工程在課程設計和培養計劃上必須有足夠的自由度和靈活度,只有這樣才能面向產業需求系統設計最優方案并持續動態更新,這對于二級學科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由此出發,筆者認為新時期汽車學科改革的第一要務是實現學科的升級。唯有將車輛工程升級為一級學科,才能從根本上為汽車學科面向產業發展需求進行相應改革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也才能真正實現具有足夠超前性的跨越式學科布局與重建。
3.學科升級與學科改革的辯證關系
當前,汽車產業與學術界對車輛工程學科升級的共識越來越強,呼聲越來越高。為此,我們需要正確理解學科升級與學科改革的關系。在筆者看來,學科改革是現階段必須馬上開展的工作,而學科升級將為學科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間,并使學科改革可以做得更加充分、徹底。所以,相關主管部門應該從解放生產力的角度出發,加快學科升級的步伐,為學科改革創造空間和爭取時間。同時,學科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也將使學科升級的方向更加明確、內容更加合理。
一方面,學科升級是我們的目標,越早實現越好。因為車輛工程升級為一級學科更有利于根據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需求,結合未來汽車產業及社會的特點和需求,系統性、全局性、動態性地設計相應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可以明確汽車動力、機械、信息通信、數字化等領域相關知識的合理配置,并強化對“新汽車”、新經濟所需的新型復合能力的重點培育。
另一方面,學科改革是我們當前和今后都要持續推進的事業。最終汽車學科能否升級以及何時升級不是汽車人自己就能決定的,而產業重構對汽車人才的新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現有車輛工程學科體系與這種需求不相匹配也是客觀事實。因此學科改革迫在眉睫,無論主管部門是否批準汽車學科升級,我們都必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抓緊開展學科改革工作,力爭最大限度地滿足產業變革對新型人才緊迫而長遠的需求,這既是相關高校汽車院系的使命所在,也是自己該做且能做的事情。
只是等待學科的“行政”升級是無法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變的,畢竟學科改革的深度和效果取決于相關高校自身的認識程度和實踐力度。只有現在就進行學科改革的實踐和摸索,當學科如愿升級之時,我們才能拿出更加科學、系統的學科升級方案,才能真正把一級學科的自由度發揮到極致。反之,如果沒有把汽車學科改革想清楚并實踐起來,那么即使學科升級為一級學科,恐怕也難逃“換湯不換藥”的局面。
在此筆者特別強調,千萬不要把學科暫未升級當成不愿推動學科改革的借口,那樣我們就會錯失這次千載難逢的變革機遇。
四、汽車學科改革的原則和重點
1.原則:汽車+X
汽車學科改革包含人才培養體系和科研體系兩個方面。我認為,這兩方面的改革都要遵循一個共同的基本準則,那就是支撐汽車產業轉型,切實為產業發展服務,而不能簡單地“為變而變”。
具體來說,汽車學科改革的基本邏輯一定是,以汽車為核心來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即“汽車+X”,而不是“X+汽車”。無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科研體系的改革都不能偏離主業。前文提到,在產業跨界融合的大趨勢下,汽車人才所需的技術能力不再局限于傳統汽車專業,而是必須引入越來越多的擴展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改革后的學科可以脫離汽車主線。
改革后的汽車學科仍然要以培養汽車本專業的技術能力為主,當然在此基礎上,還要積極擁抱能源、信息、數字、智能等新技術,幫助學生建立起“既專又寬”的復合型知識結構。也就是說,我們既要確保汽車學科的基本屬性與特色,又要追求新技術、新能力。因此,如何平衡好主業“汽車”與增量知識“X”之間的關系是本輪學科改革的關鍵所在。
由此出發,以機械為主的汽車硬件知識仍然必不可少,同時必須有針對性地融入能源、電子、信息、通信、智能等領域的新汽車知識。對此筆者建議,改革后的知識體系應以“硬件教足、軟件教夠”為準則?!坝布套恪敝傅氖瞧嚤緦I的知識和技術要充足,確保本專業學生對汽車的基本原理和理論有系統性的理解和深刻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將來進行產業實踐的基石;而“軟件教夠”指的是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夠用即可,要讓學生對這些跨界領域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形成實際應用的基本能力。
同時,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轉型與產業重構的不斷深化,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知識功底,還要在學生創造力、領導力以及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訓練上下足功夫。當前汽車學科教育體系不僅在知識體系的重塑上明顯滯后于產業的發展,而且對于學生創造力以及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訓練也明顯不足。對于后者的探索與實踐,也是本輪學科改革中落實好“X”的重要內容之一。
2.重點:知識體系的合理交叉與深度融合
未來汽車產業將逐漸演進成為一個多主體共同參與、分工協作,多要素相互組合、融合創新的生態系統。在這種“跨界成為常態、交叉成為必然”的大趨勢下,產業更需要具有較寬知識面的人才。
因此,汽車學科改革應致力于拓展學生多領域的基礎知識以及增強學生跨界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同時,盡管未來汽車產品和技術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汽車產業及其知識體系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且漸趨模糊,但我們必須清晰界定好汽車學科知識體系的邊界,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唯有系統、科學、合理地評估和規劃好汽車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體系的交叉關系,我們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實“新汽車”人才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思維訓練。
此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學科改革并不等同于學科拓展,簡單地把能源、信息、通信、智能及交通等領域的知識全部納入車輛工程是不可行的,那樣將使“新汽車”的專業知識體系即“汽車+X”,失去特色。有鑒于此,本輪汽車學科改革的重點是基于汽車這個主體,實現與汽車相關的多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適應未來汽車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
最后筆者想強調的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重點在思維方式和視野格局上,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成為知識上的“萬金油”。能夠從全局意識和協作理念出發,思考和解決復雜的系統問題,并將汽車與其他專業的知識有效打通、融合應用,這對于未來汽車人才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未完待續,請12月9日繼續關注《趙福全:新時期汽車學科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與實施建議(下)】
(本文根據趙福全教授在多個不同場合下關于“新時期汽車人才培養及學科改革”的發言系統整理,主要來源包括但不限于:2020年10月20日教育部“工程教育高峰論壇”上的主題演講;2020年11月2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車輛與運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研討會”上的發言;2020年11月28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戰略發展研討會”上的主題報告;2021年3月22日《中國汽車報》第10、11版采訪;2021年3月24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學科改革內部交流會;2021年4月17日“2021智能車輛設計技術人才培養國際會議暨汽車技術青年學者國際論壇”上的主題演講;2021年4月17日“長安大學70周年校慶論壇”上的主題演講;2021年9月28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人才培養首屆院長論壇”上的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