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中國汽車產業這些年一路走來,從來沒有缺少過爭議,也沒有缺少過糾結。而在爭議和糾結中,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同時,無論是國家產業政策的決策者還是我們的企業家,都要高度重視科學,重視技術,重視知識,要在自主創新上下足工夫。
產業地位
汽車不能簡簡單單地被看成是一種產品,它是一個產業,更在背后帶動著很多其他產業。這一點和手機、電視是不同的,手機、電視作為產品能帶來一定的銷售額,但是對于上游的原材料、下游的服務業的拉動作用遠不如汽車。
汽車強國和制造強國是息息相關的,縱覽全球,汽車強國無一不是制造強國,反過來制造強國基本上也都是汽車強國。正因如此,德國工業4.0就把汽車作為示范工程項目,寶馬、博世以及西門子共同參與,來帶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而對于“中國制造2025”而言,汽車產業同樣是載體、龍頭和抓手,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
汽車產業做到今天已經奠定了絕對的支柱性產業地位了,盡管有些專家有一些曲解,但事實上汽車已經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命脈的核心產業之一。而支撐一個國家經濟命脈的產業絕對要靠本土企業,沒有一個制造強國的支柱性產業是靠外資企業的。
因此,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值得我們共同的高度關注。而本土整車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需要國家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優秀的本土零部件企業的支持,所以做強本土汽車零部件產業也亟需國家的政策激勵。
頂層設計
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至今,已經連續六年居于世界銷量第一,空前的規模和速度使我們已經沒有可以參考的對象了。未來汽車產業應該怎么發展,只能依靠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來探索??梢源_定的是,下一階段我們的重點一定不是簡單地追求規模,而是要更加注重汽車產業內涵的發展和完善。不僅要做強汽車產業,更要讓汽車產業拉動、帶動其他產業健康發展,要把汽車產業上升到文化、甚至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來思考。
我們原來更多的是跟隨性的,以引進、吸收、消化為主的創新模式,支撐我們從無到有走到今天。但這對于今后我們要建設制造強國來說就遠遠不夠了,因為沒有任何國家僅僅依靠跟隨就能成為頂級工業強國。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還需要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國際化以及人才的培養。尤其在創新模式上,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只做產品創新,更要做基礎創新、原始創新。過去,我們是把別人的產品和技術生產出來,即使了解一些,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我們才能逐步引領創新。
未來汽車產業整體上不會被顛覆,但是企業個體很有可能被顛覆。被顛覆的將是那些沒有做好準備、不去思考戰略的企業。正所謂“沒有戰略就會失去方向”,企業如此,國家也同樣如此。
或許今天還有很多人認為國家依然沒有汽車產業戰略,但是我們在熱烈地討論甚至是爭議戰略本身,就說明了我們開始有戰略,開始認真探索路在何方。而中國汽車工業就將在這個討論過程中逐漸從大到強。
品牌戰略
汽車與普通的消費品不一樣,品牌的打造至關重要,而提升品牌的溢價力和號召力難以速成,必須踏踏實實地不斷積累。實際上,自主品牌現在之所以如此艱難,處在眾多強勢的國外品牌的夾擊下,就是因為我們當初放棄了自己的品牌,又給別人的品牌做了嫁妝。
自主品牌
盡管增速可能會放緩,但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目前看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一個很自然的擔憂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增長主要以外資品牌為主還是以自主品牌為主?畢竟,產業的強弱是由本土企業的實力來衡量的。
對此,我們首先應充分肯定過去30年合資合作取得的成果。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最初國產化生產都很困難,到學習掌握了生產技術、質量控制技術,形成了供應商體系,這是巨大的進步。
同時,我們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特別是國企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包括激勵機制,也包括容錯機制。汽車產業鏈條長,投資大,產品開發周期長,更要允許出錯。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改革步伐,讓國企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耙蝗f年太久,只爭朝夕”,市場留給中國汽車產業做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法規和技術需求升級帶來的挑戰也越來越大,更需要企業加大投入,踏踏實實鍛煉出真本領。汽車產業做強需要各類企業的共同努力,國家如果不能保證國企的競爭力,僅靠民企是不夠的。
經驗告訴我們,做強自主品牌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尊重企業的自主選擇,尊重市場的經濟規律。自主品牌企業可以突破體制,突破一些常規的束縛來加快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強國之路
建設汽車強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國家領導的頂層設計,也需要企業家的踏實努力,更需要基層員工的認真付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如果我們抓住了這次機遇,中國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制造業就會邁上一個新的高度。也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正肩負著制造強國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建設汽車強國,不是有幾個優秀的企業家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國家有適宜的政策就可以做到的,一定是國家、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各司其職、有效互動才能做到。而做強汽車產業關系到國民經濟能否有一個強大而穩定的支柱性產業,也關系到中華民族在未來全球制造業格局中的地位。
因此,我們必須明確以汽車產業為載體、龍頭和抓手,帶動整個中國制造業搶占未來全球的戰略制高點。過去的30年,中國汽車產業能夠做到今天這種規模,所有汽車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雖然本土企業還不夠強大,但我們已經初具模樣。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對未來有更大的期待。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已經不再是簡單地追求規模,我們要追求有內涵的產業,健康的產業,而且要站在文化、社會和整個產業生態的高度來看待汽車產業。這其中既有產品的問題,也有技術的問題,更有我們的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汽車產業要發展,要有一大批優秀的有夢想的企業家參與。如果沒有充滿激情、堅持不懈做下去的民族企業家,我們這個產業是沒有未來的。同時,針對產業管理,從國家的角度應更多地服務于汽車產業,而不是管住汽車產業。
一個人也許解決不了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通過大批企業家、政府領導和行業專家,包括汽車界的每一位同仁共同努力、積極互動,中國汽車產業一定可以實現健康發展、由大變強的夢想。規模龐大、涉及廣泛的汽車產業正需要更多的人用智慧和汗水,用創新和堅持,來為之努力。汽車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的載體、龍頭和抓手,做強汽車產業將為中國未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和支撐,我們要肩負起汽車產業的這一偉大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