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低碳化
碳排放不僅關系到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國計民生,也關系到未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話語權。中國已經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的增量要為零,也就是說屆時中國經濟要么不再發展,要么就必須依靠大量的節能技術把碳排放增量的損失彌補掉,最后實現盈虧平衡,從而持續發展。這對于整個中國制造業,尤其是作為能耗大戶的汽車產業來說,低碳確實是一個空前嚴峻的挑戰。
碳排放與化石燃料直接相關,所以又涉及到油耗的問題。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碳排放是從整個生命周期來考察節能減排,而油耗更多地只是從使用階段來考察,這其中有質的區別。企業必須實現百公里5升油耗,以滿足國家法規,確保產品競爭力;而國家則要考慮如何進入低碳社會,各個環節應該如何為低碳目標服務。
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電動車的碳排放在很大程度取決于電能本身的碳排放,如果發電過程碳排放很高,即使發展新能源汽車,也只是表面的“綠色”,并不能真正減碳。
碳排放對我們來說,短期內是一種壓力,長期看則是增強整個制造業競爭力的契機。從產品全生命周期和產業全價值鏈的角度來思考和實施低碳工程,中國制造業將來參與國際競爭時就會有更大的優勢。減少碳排放表面上是國家的事情,是中國的國際承諾,實際上還是企業的事情,因為最終必須體現為消費者實實在在能夠買到和使用低碳產品。
低碳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中國作為大國就要負起大國的責任,而我們每一個國民,也有義務成為低碳的公民,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實際上,低碳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節能問題,更是整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無論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該站在這樣的高度,從整個產業生態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來思考節能和減排。
汽車節能
雖然2020年5升油耗剛剛執行在即,但同時2025年也沒有那么遙遠。政府如果不盡早出臺法規,到時候還是會像現在面對5升油耗一樣,讓很多企業手忙腳亂,導致很多有效的技術戰略沒有時間落地。而企業方面,也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必須認識到2025很快就會到來,政府的法規標準以及執法都一定會更嚴格,因此無論國家法規何時發布,企業都應該提前預判戰略目標,在為四階段努力的同時就要為五階段做好儲備。
在2020年5升/100公里油耗限值的基礎上,“中國制造2025”已經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做到4升/100公里,這既是對技術的挑戰,也是對消費者承受能力的挑戰,更是對企業技術儲備和開發能力的挑戰。
5升、4升油耗限值,是國家從總體能源戰略出發制定的目標。我們的能源容量就這么大,能分給汽車產業的就這么多,所以對于國家油耗法規本身不應該質疑,汽車產業必須全力以赴、滿足法規。
但是國家不應規定具體的節能技術路線,只要把能耗目標制定好,產業政策制定好,同時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最后就是讓企業“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具體的技術路線應該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身技術儲備和開發能力、成本承載能力等來自主決定的。這才是我們產業健康發展的核心。
節能的挑戰是永恒的話題,并且這個挑戰會越來越大,但同時這也給我們的技術開發者提供了更多科技攻關的動力和機會。未來中國汽車油耗法規將越來越難,消費者也將越來越挑剔,但最終落腳點都將聚焦在建立節約型社會上。唯有如此,才能既實現廣大國民都擁有汽車的中國夢,又讓我們的汽車社會更加和諧。
汽車產品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單單在于汽車本身,還需要智能交通的環境,以及崇尚低碳生活的文化,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節能環保,構建起節約型的和諧社會。
汽車環保
我們看汽車產業,不能只看到它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實際上我們是由很小的體量,十年快速跑步進入汽車社會的,短時間內急速膨脹一定會帶來一些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我們是必須要解決的。但發達國家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作為后發者,有經驗可以借鑒,也有更好的技術和理念,一定可以解決這些汽車社會問題。
近年來霧霾天氣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受到高度關注,而機動車作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排放治理也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對此,我們需要系統地研究,全面地分析,綜合地應對。一方面,我們必須持續提升環境質量。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須循序漸進,因為過快升級的排放法規對于本土企業是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成本承載力本來就不能與合資品牌相比;而且如果標準無法達到,無論其多么嚴格也失去了意義。
環保問題是一個非常敏感而重要的話題,因為它關系到國計民生。從老百姓到國家領導人都要在同樣的空氣環境下生活,它不僅涉及到年輕人,還有老年人,更有新生代。如果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都沒有健康的成長環境,就很難有健康的身體,我們為社會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動力就會變小。因此,治理環境絕對不是暫時的問題,而是需要長期的規劃。
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治理環境污染上表現出堅定的決心。我們在科學立法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執法。因為一味地追求推動立法,執法跟不上,很可能事倍功半。同時,環境治理是綜合性問題,需要多管齊下。機動車雖然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但也只占PM2.5的1/3,剩下的2/3我們也要關注。如果僅僅是機動車排放標準實施了第6甚至第7階段,而其他方面沒有改變,我們的環境是不會有根本性改觀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老百姓,都應該參與進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未來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實現顯著的環境改善。
新能源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需要全國一盤棋,必須打造出優勢規模企業,而不是進行地方保護,否則對整個國家的產業發展是很不利的。因為,發展新能源車是國家的戰略需求,而不是區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