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于《趙福全論汽車產業》一書
接上文
3、自主研發的體系建設
3.1自主研發的四大支柱
自主研發的體系建設是一項全方位的復雜系統工程,涵蓋了人才、設備、開發流程和知識積累四大支柱:其中,人才包括組織架構、運營模式,人才的吸納、培養與保留,團隊建設等;設備包括硬軟件設備、試驗能力等;開發流程包括流程的建立、梳理和不斷完善,以及如何執行等;知識積累則包括學習渠道建設,系統的書面及信息化積累等。如圖3所示。
圖3 自主研發的四大支柱
這四大支柱互為支撐、缺一不可,共同構建在技術和管理辯證關系的基石之上,這種關系可以概況為“技術是根,管理是魂”。對于自主研發而言,一方面,技術是基礎、是根本、也是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沒有技術的管理如同無本之木,是毫無意義的;另一方面,管理是關鍵、是升華、也是全體員工的行動指向,沒有管理的技術就像脫韁之馬,不可能有效聚焦、實現突破。
如果說,體系建設是支撐自主研發取得成功的保障,那么,卓有成效的研發管理就是確保體系建設各項舉措(圍繞著四大支柱)落到實處、整個體系順暢運作、且不斷提升效率的關鍵。正因如此,企業要形成自主研發能力,體系建設是保障,研發管理是關鍵。
3.2自主研發體系建設的方法與實踐
自主研發體系建設的核心目標就是形成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推出全新產品,不斷突破核心技術,不斷提升設計水平,不斷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以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顯然,這需要踏踏實實地持續努力。具體來說,首先要有清晰的研發戰略,指引前進的方向;然后圍繞人才、設備、開發流程、知識積累這四個方面,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這是確保體系建設最終落地的根本保障;最后,優秀的研發管理是關鍵手段,將支撐企業的自主研發體系從正常運作,到高效產出,直至不斷升華。
對于產品開發周期長、涉及環節多、分工協作關系復雜的汽車產業,有效的自主研發體系應該也必須是涵蓋技術創新各個方面的有機綜合體。其內涵主要包括:(1)科學的戰略決策與規劃;(2)完備的體系架構和明晰的組織分工,以及系統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保留機制;(3)持續的硬軟件能力建設;(4)與國際接軌、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企業特色且逐步完善的開發流程;(5)制度性、系統性的知識積累。
(1)明確方向:確立科學的研發戰略
關于戰略,有以下兩點認識需要明確:一方面,戰略有層級之分,既有總體的“大戰略”,也有相對具體的“小戰略”。另一方面,戰略與戰術既不相同,又有聯系。戰略向下延伸必須能與具體的戰術相聯接,無法付諸實踐的戰略是毫無意義的;反過來講,如果戰略制定得過于具體,就等同于戰術了,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所以,對于戰略方向和尺度的把握十分重要。顯然,自主研發戰略也必須有方向、有目標、有重點、有取舍,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確立企業研發戰略的過程中,首先要分析企業總體的大戰略及目標,以此出發,制定可有效支撐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研發總戰略;然后再進一步分解為各個研發子戰略;最后再把子戰略細化為具體目標、行動綱領和措施方法,也就是研發戰術。由此可見,研發戰略必須上接企業戰略,下聯研發戰術,做到既“頂天”又“立地”。
(2)關鍵手段之一:構建人才工程
人才方面最重要的工作有兩個:一是組織架構。要想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先要將其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因此,良好的企業組織架構必須層級分明、分工明確。二是人才工程。包涵人才的吸納、使用、培養到保留等一系列環節,這是用人機制、育才體系和團隊建設的綜合體,全面而細致地實施人才工程是確保團隊穩定并不斷成長的前提和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講,確立并不斷優化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也可以說是人才工程的工作內容和首要任務。
先說組織架構,其設立必須出于研發業務的需要,因此只能因崗招人,不能因人設崗。通俗地講,就是先挖坑,再找蘿卜;而不是先找蘿卜,再挖坑。同時,適宜的組織架構一定不是靜態的,而是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完善,唯有如此才能適應并支撐研發團隊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升。
以汽車企業的研發組織架構設置為例,汽車研發的特點要求各業務部門必須充分協調、有效互動,各職能部門之間有著內在的聯動關系,如果相互離散,總體研發效果就不可能受控。因此,組織架構必須清晰反映各部門的職責職能和業務關系。由此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在研發團隊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企業設立相對獨立的研究分院恐怕弊大于利,因為有限的資源被組織架構人為地分割開來,較難形成更大的合力,也為有效協調資源設置了障礙。
盡管具體各個部門的設立及命名可能有所差異,不過科學的汽車企業研發組織架構仍然具有共性特點。歸納起來,基本的業務單元都包括綜合管理、整車開發、總成開發、開發支持、產品工程等五大部分;同時管理在前,專業在后;而縱向的項目管理與橫向的專業部門之間,則構成了矩陣管理結構,以確保各部門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及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參見圖4)。
圖4 汽車企業研發組織架構示意圖
再看人才工程,人才的延攬、培養與保留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在這方面,企業應該堅持“重招人、更重留人”的理念,特別要通過各種手段的“組合拳”,實現保留核心骨干人才的目的——靠待遇,更靠事業、感情和生活來留人。在這方面,為各種人才提供成就事業的平臺,遠比簡單增加薪資更有長久效果。比如可在企業內部設立不同的職業通道,為員工提供多種選擇和發展空間。如圖5所示,合理的職業發展通道設置既要保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使不同類型的人才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更要滿足員工的認可需求;還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無論哪個通道,相同的級別,就要兌現相同的待遇。最后職業發展通道需要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隨時完善和不斷細化,以便為員工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圖5 汽車企業研發部門職業發展通道設計示意圖
這里著重說明兩點:第一,由于汽車研發管理的高度復雜性,保留專門的管理通道是很有必要的。第二,技能通道在實踐中往往受到忽視,實際上這個通道內的優秀人才掌控著樣車制造、設備調試以及各種試驗的有效進行,雖然看似沒有直接參與設計工作,卻是產品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不能忽視為該領域的核心員工提供晉升的空間。
此外,企業還應通過內部培訓、知識分享、學術交流和高校進修等方式為員工創造學習提升的機會。同時,為員工切實解決生活問題,并組織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讓員工安心而愉快地工作,從內心里認同企業的文化氛圍。
(3)關鍵手段之二:加強能力建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硬軟件能力是自主研發的基礎要素和必備手段,不斷加強硬軟件能力建設是持續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根據企業自身條件和內外部資源情況,有計劃、有側重、有連續性地逐步開展能力建設。本土車企資金有限,更要量力而行。正如前面提及的“研發經濟學”所闡述的那樣,一定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特別是那些投資大、利用率低的設備,可以延遲購置,而應通過外委完成相關工作。
(4)關鍵手段之三:完善開發流程
優秀的開發流程首先必須高度具體,要細化到實施層面,直至具體可操作的設計指導書,這樣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國內很多企業自稱建立了產品開發流程,但是實際上往往只有項目節點的管控表而已,這無法達到指導和規范產品開發的目的。其次,優秀的開發流程還應做到兼容并蓄、“土洋結合”,因為閉門造車永遠不可能領先,脫離企業自身實際情況也不會得到良好的結果。因此,與國際接軌、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企業特色的產品開發流程才是最有效的。最后,優秀的開發流程必須不斷完善,才能為卓越的項目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優質的產品開發提供可靠的保障。
汽車產品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市場、研發、采購、制造、質量、銷售、售后以及財務、法務等方方面面,因此產品開發流程不僅僅是研發部門的流程,所有參與產品開發的相關部門都必須按分工建立起相應的子流程并有效地參與到整個產品的開發過程中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稱其為“產品創造流程”要比“產品開發流程”更為準確。加盟清華后我開設的第一門新課,叫做《產品創造系統工程學》,就是希望以此讓學生們對產品研發的全過程的全員性有充分的認識。
(5)關鍵手段之四:堅持知識積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企業要想建成“百年老店”,先要有百年大計的謀劃和持之以恒的積累。雖然短期來看,知識積累也許作用并不明顯,而且費心費力,例如我曾經在企業組織編寫了各種《技術手冊》、《設計標準》,我們編制的完整版產品開發流程達6卷52冊近7萬頁,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立足長遠的企業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通過不同方式,對各種知識和技術訣竅進行有效積累,并在內部形成積極學習的氛圍和自覺積累的文化。實際上,知識積累的見效也并非想象中那樣慢,像我們編寫的各種書面知識積累材料,后來都成了新員工學習的“秘籍”,使他們能夠很快上手。而以前新員工只能靠老員工手把手地教,效果參差不齊,還分散了老員工的精力。也就是說,不過幾年光景,我們已經開始受益于自己的知識積累了??梢?,只要堅持做下去,知識積累一定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未完待續...)
來源: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